GDP增速预期5%左右。全力拼经济,依然是2023年中国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任务。
相对于这一稳健积极的增长目标,各地方政府的增速目标则显得更为进取——所有省市2023年目标增速均高于2022年实际增速,其中大部分将数字确定在5%~6%区间,而那些基数庞大、后劲十足的区域更是被寄予了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的期望。
摊开中国经济发展版图,新一轮的谋划布局正在铺展: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传统第一梯队外,山东正在加速追赶,其GDP总量已接近京津冀三省市。换言之,“单兵对线”的情况下,山东虽落后广东、江苏,但凭借完善的经济体系,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增长极的重要支撑。而细察山东经济版图,强龙头青岛又可谓增长极中的增长极:
看经济实力,2022年青岛GDP总量为14920.75亿,领跑全省;
看辐射带动能力,胶东经济圈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在“三圈”中占比最重;
看开放深度,2022年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17.5亿吨、居全国首位,青岛港占到全省港口吞吐量的36%以上。
作为驱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双核”之一,青岛既有相对完善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也兼备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更重要的是,国家战略加身,青岛始终挺立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国内唯一一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示范区,就在“青岛北”。
两会期间,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即向大会提交了相关建议,点题“上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鼓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要积极推动高标准经贸协议、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上合示范区无疑是最先锋的试验场。
进入2023年以来,“上合”一直是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汇: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点名上合示范区要用好高能级开放发展平台;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也频现“上合”元素,强调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
紧接着,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在青岛启幕,上合示范区再次站在国字号盛会的聚光灯下。
承接更大流量、示范带动更高质量发展,这是上合示范区五年建设后必然面临的任务加码,同时也意味着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上合示范区也必将迎来疫后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全面复苏的新机遇——
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有500余家国内外企业入驻,是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三大专区之一;
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上线,上合示范区将更直接、便捷地对接中亚地区潜在的能源产能潜力;
全省首个空港型综合保税区——青岛空港型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设立,上合示范区在青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进程中支点作用愈发明显……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挑战仍在。尽管中国经济和去年相比总体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但随着西方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出口引擎的拉动力量会有所回落,而这也正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亟需加速落地的原因。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承载国家战略的青岛也必然面临着制造业和外贸领域的加速转型。
周云杰向大会提交的多份建议,涉及工业互联网、科技创新、区域发展、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等领域。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建议推动上合示范区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高水平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周云杰看来,要在“危”“机”并存中开新局,上合示范区要善用手中的五张“王牌”:以申建上合工业互联网国际化特色先导区为契机,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支持上合国际枢纽港建设,强化物流枢纽功能;聚焦大宗商品贸易,建设国家级能源交易中心;建设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商旅文交流品牌,支持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而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有着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左一)在海尔再循环互联工厂调研
图片来源:人民网
毫无疑问,这是企业家基于经济形势一次敏锐直观的判断。而海尔,恰恰是那个及时做出预判的入局者。
“联动陆海、互济东西”,这是上合示范区得天独厚、引以为傲的区位优势,加之政策叠加、资源链接潜能巨大,更多优质要素资源正加速向“上合”集聚。不过,要真正担起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上合示范区不能只依靠“区位+政策”构建起的骨架,更需要产业生态去承接战略赋能下的贸易流量。
海尔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期做出了双赢构思——抢滩上合,落地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打造一个以高端智能家电产业为基础、以数字经济为引擎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
如果说海尔选择“上合”,是企业发展战略思维下的审时度势;那么“上合”牵手海尔,则是出于提振区域经济发展、释放更大效能的现实考量。
在青岛擘画的五年发展蓝图中,“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在这条“隆起带”上,上合示范区显然是重要支点。而论及先进制造,海尔此次抢滩“上合”的巨无霸项目极具发言权,它创造了多项之最: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是海尔创业以来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胶州引入的单体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
园区将通过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配套最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绿色双碳高端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园区;
项目达产后,将形成胶州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链,也将为青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中国北方工业互联网生态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在这些绚丽的“最”之后,有两点格外引人注目——未来五年,青岛制造业占GDP比重要由25.9%提升到30%以上,亟需大体量的优质好项目,作为智能家电产业链链主企业,海尔身先士卒展示出了深耕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更重要的是,海尔对制作业的“先进”加持。这种加持,不仅仅体现在其自身的高端智能制造上,还展现出了强大的外溢效应。
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佼佼者,海尔旗下的卡奥斯已经连续4年位列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首位。基于海尔30余年智能制造沉淀、“人单合一”和“大规模定制”模式构建起“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的产业生态,卡奥斯现已孕育15个行业生态,覆盖29个行业大类,链接企业近90万家,服务企业8万家,并成功打造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工赋强国”模式,“工赋上合”也是下一步的亮点之一:
通过三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整合数据资源,以产业链贯通全域资源,探索出一条从“局部智能”到“全局智能”的实现路径,为上合示范区实现产业数字化和贸易数字化构筑产业底座。
值得一提的是,标杆性项目落户上合示范区,也将助力上合做大做强“磁场”,吸引全球一流生态资源进入。而随着一大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在此落户,上合示范区也将加速释放内引外联、赋能提效的作用。
“卡奥斯生态园将成为海尔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新的起点和载体。”
在去年的开工仪式上,周云杰这样描摹卡奥斯生态园的坐标定位。显然在引领世界、剑指一流的征程中,上合示范区是海尔成就彼此、双向奔赴的 “星辰大海”。
2022年9月,上合撒马尔罕峰会期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明确提到,有关国家利用青岛的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平台,进一步深化地方合作;
2023年2月, “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召开。中国同中亚五国深化产业与投资合作的重要性得到广泛共识。
换言之,借由“上合”,中国已经充分展现出向以中亚国家为核心区域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家开放超大规模市场的诚意。而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迎来一个相对正常的环境,过往三年被压制的需求在今年将会获得充分释放——
从消费末端的复苏到上游大宗消费再到企业投资,这个信心逐级传递的过程里,海尔可以在上合示范区这个关键枢纽节点高效借势外资、外贸,真正深度融入到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去。
目前,上合示范区已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州、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哈萨克斯坦投资合作机构等9个城市、园区和机构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推动上合数字化双循环冷冽专列等6个合作项目落地。
今年年初,青岛印发2023年重点项目名单,上合示范区有11个项目入选,这些特色项目都将围绕关键产业,遵循更为积极的“走出去”“请进来”思路,真正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循环。
图片来源:云上胶州
海尔布局于此,也是期待更多配套产业、企业的链入,承接更多优质要素、资源,进一步激活企业持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正如周云杰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中提到的,上合示范区已锚定“上合+RCEP+工业互联网+一带一路”的主攻方向。共生共荣的进程里,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重要依托。
企业与城市是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企业的成长需要城市为之营造的产业环境和生态,区域经济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做大做强。海尔正以头部的领先实力、创新的竞争活力、赋能的引航能力,为上合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强力支撑,加速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贸易链、价值链交汇的枢纽节点,上合示范区蓄势待发。
扫描二维码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