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2015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在纪念海尔创业31周年暨创业创新加速会上的演讲。
2015年是我们创业的第31周年。今天的会议,和前30年不一样,体现了人人参与;另外一个不同就是,我们直面问题。一般来讲,创业纪念会都是报喜不报忧。但是我们今年最大的不同在于,现在要“人人创客”,我们都要参与。很多东西都不是事先排好的,而是由你自己来确定,不管遇到哪一类问题,大家都要直面问题,只是问题的性质不一样而已。我们的目标就是,使我们在下一步的创业可以走得更快、更好。
海尔发展的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是把人放在第一位
如果将这30多年的创业历程简单地梳理一下,按照10年一个台阶的话,可以划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至1995年,这是我们的成长阶段,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冰箱业务就是从零开始,从很小业务量一直做到非常大。从冰箱这一个产品,又到了家电的各个产品,这就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1992年,我们开始建工业园,这是中国第一个家电工业园。当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质疑:冰箱做的好好的,搞什么工业园呢?若是赔钱,怎么办?最后我们还是将工业园建成了。1995年5月,我们搬到工业园来,这标志着我们已经从冰箱这一个产品到了多元的家电产品。第二阶段:1995年至2005年,这是我们的国际化扩张阶段,我们从国内走到了国外。和第一阶段不同,我们要创一个名牌,别人是出口创汇,我们是出口创牌。这个阶段差不多10年时间,至少做得比中国其他的企业更好一些。第三阶段,2005年到2015年,这是我们的转型阶段。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三个阶段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阶段的十年和第二阶段的十年,基本上是量的增长,量的变化。但是,在第三阶段的十年,我们有了质变,这是非常大的不同。相同的地方就是,我们一直一以贯之的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一开始,我们开不出工资,员工的素质很差,通过“砸冰箱”事件,提高员工的素质,把人放在第一位;今天,我们称之为“人人创客”,还是人在第一位。只不过在每个阶段,对人的内涵的确定,是不一样的。
从“企业”到“平台”,从“顾客”到“用户”
当我们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发生了质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是一段很长的路。从2005年9月我们提出“人单合一”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有些时候的发展还处在徘徊的阶段:第一,要从做“企业”转向做“平台”,第二,要从原来做“顾客”转变成做“用户”。
第一,从做“企业”变成做“平台”。这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企业是有边界的,平台是无边界的。2014年去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他活了100多岁了,首先提出了企业的边界。企业的边界简单来说就是,当企业内部的费用超过企业外部的交易费用,那就不要做了,当它低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那就说明我就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就可以多做。
但是问题来了,由于企业是封闭的,不管做的好与坏,都是以企业现有的人员的能力为界。边界将人的范围给定了,这是“我”的人。若是我的人不行,按照道理,我应该再去寻找更好的人。但是,外面的人终归又进不来。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平台,快速配置资源的框架,当内部人力资源不行的时候,可以在全球整合资源。
这就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问题上徘徊的原因所在。竞单上岗,不是靠现有的人竞单,而是在全球的范围内竞单。《维基经济学》有句话说的非常好: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我们将它改一下: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为什么不可以变成全球的呢?
我们从企业的“有边界”转到了平台的“无边界”,走了很多弯路。所有的平台,都要聚焦到开放的体系上。如果这个做不起来,所有的转型都会毁于一旦。如果还是徘徊不前,我们就死定了。
第二,从做“顾客”变成了做“用户”。它们的区别在于,顾客是匿名的,用户是有名字的;顾客不会给你创造价值,顾客只会购买你的产品——甚至为了让顾客购买你的产品,你还要去打价格战,最后可能就是赔本赚吆喝。但是用户不一样,用户可以创造价值。在互联网初级阶段,值钱的是用户流量;现在值钱的是用户资源,用户资源可能给你带来更大的价值。将来一定是后电商时代,电商就是一个聚合的平台,是一个交易的平台。在后电商时代,用户并不是通过交易平台,得到更便宜的东西,用户自己去选择这些东西,而是我给你做一个场景商务,我来帮你做到最好。
将恐惧、荣誉、利益,让用户说了算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驱动人类前进的有三点:恐惧、荣誉和利益。过去,在企业里,员工有问题,你一定会找他,让他自我约束,这就是恐惧;员工做好了,你给他表彰,给他荣誉;员工做好了,你给他提携,这就是利益。但是所有这三点都取决于上级。现在,我们的人单合一,就是让这三点都取决于用户。这就是从“顾客”到“用户”。
能否做到让用户直接评价你?原来,我们有一千多人的评价队伍,告诉你用户评价是怎样的,你是排在第一名还是排在最后一名。现在不需要了,当天就应该评价出来。比方说维修人员,在我看来,他们推进的还比较迅速。原来由中间层来评价,现在将中间层去掉了。去掉之后,又出来很多新问题,但是目前,逐渐开始好起来了。在你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用户说你好或者不好,都在第一时间反映出来。用户说你好,你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说你不好,你就应该离开。
最后的特别是利益,也是用户说了算。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企业给员工付薪金了,而是用户付薪。当然,用户付薪的前提是资本的社会化。
将恐惧、荣誉、利益,怎么样都集于用户身上,这是我们要做的。若是能做到这一点,就是真正解决了从顾客到用户的关系。
“四面受压,却不被困住,出路绝了,却非绝无出路”
昨天是圣诞节,如果引用《圣经·新约》的一句话,可能对我们有更多的启示:“我们四面受压,却不被困住,出路绝了,却非绝无出路。”
我们现在是不是四面受压呢?到网上看看,质疑我们的铺天盖地。这非常对。我们就应该被质疑,因为别人都没有走这些路,但是我们走了这些路。而且我们现在并没有把它走出来,人家为什么就不能质疑你呢?
但是我们并没有被困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条路,从理论、从方向上讲,是正确的。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何况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做出来的样本,走在了前面,它给了我们希望。
“出路绝了,却非绝无出路”,这个也说的非常对。全世界的大型企业,在这方面没有出路,我也到美国、欧洲很多国家访问过,探讨过,没有哪个企业想这么做。大型企业想这么做的,只有我们。2015年11月,我在维也纳见到写《全体共治》的美国人罗伯逊和他谈,他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搞了8年了,他们最大的一个实验就是美捷步,只有1500人,还没有上万人的企业在这方面做过探讨。从这个角度讲,转型的出路,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所以出路绝了。
但“却非绝无出路”,我们一定要走在前面,一定要成为引领者,换句话说,我们要么死,要么就成为第一,成为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