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较低,可能会影响页面展示效果,建议您升级或者更换浏览器。
周云杰代表:协同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3-03-07 来源: 青岛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各类科技力量的协同组织、人才活力的激发、人才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提交了《关于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的建议》,为壮大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言献策。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而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建立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要站在全产业链角度建立有的放矢的创新体系,使0→1和1→N的创新实现无缝链接。”对于共建创新联合体、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周云杰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这是因为周云杰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行业里仅有少数科技领军企业有能力将产业重大需求拆解转化为可落地的技术攻关任务,对于产业转型过程中长期困扰的顽固问题、探索性的新问题,多数企业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将其拆解转化为对应的技术攻关任务,无法形成针对性强的课题“榜单”,进而也就无法将这些课题传递至高校等科研组织。

对此,周云杰建议,择优遴选一批在需求拆解、项目规划等方法流程上引领的科技领军企业,以“揭榜挂帅”等专项支持方式,由企业牵头,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业需求—技术难题—科研攻关—产业化应用”的全过程试点,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归根结底要依靠高水平人才。根据部分高校公开发布的教师评聘管理办法,相同资金额度的横向项目计分比例仅相当于纵向项目的三分之一左右,企业委托项目的权重低、影响小。

聚焦这些问题,周云杰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要引导高校优化教师评价考核制度,针对参与国家级平台建设、承接国家战略的高校院所,在教师职称评聘及日常考核中,进行企业委托项目权重提升试点;二是扩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覆盖范围,依托行业领军企业与一流大学,搭建卓越工程师人才校企联合培育平台,强化高端优质工程技术人才联合培育体系,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继产品经济、平台经济之后,未来将是生态经济,企业和大学都要拆掉围墙,跨界融合成为创新的生态,才能更好地发展。”周云杰认为,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才能充分释放科技人才的活力。

就在不久前,海尔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联合探索“创新联合体”的新型组织形式。中国海洋大学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海尔集团作为科技领军企业,由企业“出题”,高校“揭榜”,通过“有组织地科研”,探索打通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聘任、人才培养、双创孵化、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更多领域贡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岛力量”。

2022年以来,海尔集团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除了联合高校激发人才活力、提高人才能力,海尔在企业内部还积极推进创客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客合伙人,拥有劳动所得、资本利得和超利分成三项权益,并设立企业内科学家,激发全球2万多名科研人员的热情和活力,形成尊重科研人员,鼓励基础性和颠覆性创新的氛围。

聚焦智慧住居与产业互联网两大赛道,海尔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从2022年起计划三年内研发投入600亿元,建立专项产业基金400亿元,用于行业共性技术攻关。与此同时,海尔率先探索开放创新模式,构建了覆盖全球的“10+N”开放创新体系,链接20万余名专家,汇集100万余家全球一流资源,实现24小时不间断创新,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成果。

分享到

请给我们留言
  • *问题分类
    请选择问题分类
  • *姓名
    请填写姓名
  • 公司名称
    请填写公司名称
  • *邮箱
    请填写邮箱
  • 电话
    请填写电话
  • *描述
    请填写描述
  • *验证码
    看不清
    请输入验证码
  • 发送

扫描二维码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