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人民网
日前,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揭晓,根据信产部公布的结果,海尔集团在营业收入榜上仅次于并购IBM个人电脑的联想集团位居第二,海尔2006年营业收入为1080亿元;在代表科研实力的专利榜上,海尔截止2006年末,拥有专利数7008项,第二名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专利数为2575项;在利润榜上,海尔仅次于华为,以15亿元位居第二。
致力于创全球化品牌的海尔集团综合实力仍居中国企业榜首,在衡量企业市场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三个重要指标中呈现均衡良性发展态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并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海尔的市场创新能力体现在海尔全球市场的拓展,目前,海尔在全球30个海外国家拥有制造基地,在八个发达或较发达国家拥有研发中心,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合理布局20多个贸易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有效配置资源,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培育本土化的海尔品牌。2006年,海外收入占海尔总营业额的1/4左右。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海尔通过十多年耕耘,在与高手过招中迅速提升素质,缩短了与顶尖跨国企业的差距,晋级一流企业行列。海尔白色家电已率先打入世界级品牌俱乐部,在全球白色家电行业位居前四强,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的产量分别占据全球同行业的第一和第二位。
营业收入代表了企业的过去,而拥有专利的多少和盈利状况则反映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海尔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和品牌全球化。截至2006年,海尔专利申请量达到7008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34项),其中2006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819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15项,同比增长72%,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1.7个发明专利。截至2006年,海尔累计参与国际标准6项,参与国家标准115项。2006年10月,继“防电墙”技术和“双动力”技术后,又有网络家电和无粉洗涤技术两项技术进入国际标准组织ISO和IEC。
市场未动,专利先行、标准先行。在海尔“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国际化进程中,专利和标准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发明专利为海尔品牌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海尔美誉全球的法宝。
海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追求企业和用户、企业和员工、企业和股东的互利共赢。在竞争白热化的家电市场上,海尔为用户提供满足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在为用户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盈利能力,获得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