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北京青年报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李菲、邓卫华)中国“知识产权觉醒”正在悄然加速。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消息显示,2006年上半年,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突破第3个100万件,这距离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突破第2个100万件仅用了2年3个月。
中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较短,但近年来发展突然加速。从1985年中国专利法实施到2000年初,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用了近15年达到第一个100万件;4年2个月后,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突破了第2个100万件。
在中国“知识产权觉醒”加速的过程中,以海尔、海信、皇明、华为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并在这一过程中成长为国际领先的企业。
海尔是中国较早走向欧美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之一,其在知识产权战略上觉醒也相对较早。1992年,为了配合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海尔成立了国内首家企业自办的知识产权机构。14年后,海尔平均每天申请2.6个专利,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拥有专利。不仅如此,海尔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应用,成为中国唯一进入世界百强品牌的企业;而且在世界家电领域,唯一拥有两项国际标准,并参与了86项中国标准的制订。
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说,从技术专利化,到专利标准化,再到标准国际化,海尔在知识产权战略上一步一个阶梯地走过来,从以专利为“盾”自我保护,到以标准为“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最终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家电市场中获得了相对领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