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思想家的人之一,正在把海尔——这一世界领先的白电生产商变成一个“创业平台”。
在海尔集团去年夏天的员工大会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白电厂商的CEO却提出了让人担心的警告:7万员工中将有1万人会失去他们的工作。但是和往常的解雇不同,这是一个让人略感宽慰的警告:如果他们中谁有可行的商业计划,集团将欢迎他们回来。
这是海尔集团的主席张瑞敏变革尝试的一部分,他要把公司变成一个“创业平台”。
公司的这一改造过程可以追溯到1984年,张瑞敏刚刚接手这个国有的家电厂商,那一年张瑞敏35岁。
张瑞敏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因为他“激励他的追随者并使世界变得更好”,在最近《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商业、政治和社会人物中排名第二十二。在这家2013年营收达到了1803亿人民币的公司中,张瑞敏用了三年中把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消除掉。
在互联网主导的未来,张要把海尔变成一个灵活的庞然大物,员工和创意有足够的空间去蓬勃发展。在张看来,员工要么是面对市场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要么在上层管理并为员工提供支持。
在张瑞敏接手的时候海尔濒临破产,而现在海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厂商。当时海尔的产品质量很差,张瑞敏接手一年之后便发生了著名的“砸冰箱”一事,当时张瑞敏和他的工人一起用锤子砸了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从此,质量成了公司的共识,其中一把锤子现在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作为国际管理技术挑剔的跟随者,张瑞敏很快就引入了质量控制的观念,借鉴德国的厂商,张集中精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产名牌。
比尔菲舍尔把张瑞敏列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认为张瑞敏考虑周全并且富有好奇心。他说:张瑞敏见过很多人并且阅读一切……而大多数高管对周围发生的都不在意。我们从海尔学到的就是,如果你没有非常自信的领导,你就不能激发底层的声音,因为不自信的领导总是多疑的,担心下面的人会威胁到他。
初期推出的一个理念:鼓励工人使他们相信他们能够设计出下一个超级发明。因此生产出了一些“古怪”的产品:洗土豆机,防止鼠咬的没有裸露电线的冰箱,这些产品都针对特殊的市场,一般都是被竞争对手忽略的农村或者低收入人群。
据报道,在美国,海尔为住在宿舍的大学生设计了迷你冰箱,由此在海尔在最大的海外市场——美国获得了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