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的“碎片化”特征,决定了大规模制造必然向个性化定制转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眼下,不少山东企业实施的“互联网+制造业”模式,正在拉动山东制造迈向价值链高端。
几天前,郑州市民裴恒按照自己喜欢的款式和性能在网上组合了一台空调。这个别出心裁的创意很快在海尔互联工厂变成了产品,更让他意外的是,这竟是空调行业中的第一台定制产品。
郑州市民裴恒:“第一个就是除甲醛的功能,因为是新房可能有些甲醛超标,第二个方面我看挺有新意的就是有wifi的功能,就是你在回家的路上可以提前把空调通过智能手机给打开,我觉得这个挺好的。”
生产一件定制产品不难,但如果成千上万的个性化订单同时到达,传统企业根本无法运转。而在互联工厂,所有设备都通过传感器连成了一个智能化生产链。比如,不同型号的空调冷媒的灌注量是不一样的,在自动灌装工位,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上道工序组装的外机型号。
海尔空调郑州互联工厂线体接口人马世超:“它通过自动识别,信息的互联,知道是A型号,就按照A型号的灌注量进行灌注,B型号就按照B型号就行灌注,实现零差错。”
裴恒的订单在进入工厂前就被定制平台生成了一个专有的识别码,生产线上的空中输送系统会根据这个识别码,把所需的配件自动运送到工位。
海尔空调郑州互联工厂生产支持平台接口人付乐乐: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工位,都会对这个条码进行扫描,从而解析出来用户的实际需求,如用户在面板这个工位是卡通的,人物的还是风景的,我们通过扫描的过程解析出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把面板配置上。
日前,海尔在上海正式发布了“定制战略”,3700多家模块商,2000多种柔性定制方案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注册。用户提交订单后,所有这些资源共同参与研发设计,最快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海尔家电集团副总裁王友宁:“其实互联工厂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传统的工厂,包括我们我们的交互体系,包括我们的定制平台,这实际上是一个硬件、软件、信息组成的一个综合的体系,能够把用户的需求最后变成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解决方案。”
不仅是家电,许多大型装备也实现了“量体裁衣”。在山东临工,一项“私人订制”业务使企业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获得了众多订单。
山东临工运营管理本部部长马兴庆:“我背后的这款产品是‘两头忙’,目前他的前边的装置是叫四合一斗,可以满足一些泥泞的工况料卸不干净的情况,如果用户还有不同的需求,你比如说他需要夹木头,我们马上可以快速的给换上夹木头的装置。”
目前,临工70%的产品都是按单生产,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可以直接与生产线对接,700多种标准件可以像积木一样组成各种“变形金刚”。
山东省经信委总工程师赵树领:“工业4.0主要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就是从原来的自动化生产向智能化生产转型,逐渐改变了我们工业生产的模式,也是下一步我们步入信息时代、知识时代以后新的一种生产方式。”
“互联网+制造业”的模式,实际上是对制造业“微笑曲线”这个价值链,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重塑。个性化定制把前端的研发设计交给了用户;用户直接向企业下达订单,也弱化了后端的销售。这是未来工业4.0版本的必然趋势,企业最需要实现的,就是制造的速度赶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