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少有一场讲话从头到尾无一人离席,但海尔在9月19日的这一天做到了。当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结束了《人单合一2.0——为创建“共创共赢”生态圈模式进行的探索及实践》讲话后,全场观众对于这位年过花甲却依旧富有创业热情的企业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十年的“人单合一”之路,无法以以一言而概全。这条路,走的时间不算漫长,却并不平坦,掌声、嘘声、赞扬、质疑,形形色色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从来不曾停止。但张瑞敏与海尔走的很坚定,酒越久越香醇,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亦是越久越懂得它的难能可贵。虽然在海尔人的眼中,“人单合一”依旧是一个不断试错、持续发展的变革过程,但这其中的商业智慧却早已引来了诸多西方专家学者的关注。
“人单合一”是海尔的DNA
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的创始人和主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是被“人单合一”吸引而来的专家之一,他认为“人单合一”的产生让海尔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商业变革,甚至创造了一个商业时代。
当前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移动手机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个性化的日常行为造就了共享型经济,而共享型经济也同样带来世界级的商业难题。当人们习惯于物物共享的时候,对于产品的需求黏度就会下降,这就带来了生产力、生产效率放缓的问题。
针对这种全球性难题,里夫金认为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他指出,随着通信、交通等技术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价值链,在价值链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增加价值,企业进而可以提升总体效率。里夫金的观点与张瑞敏提出的“人单合一”不谋而合,以用户价值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个人的创造性,这始终是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的核心要求。对于海尔,里夫金表示,海尔作为一家公司,作为一个先锋和领导者,能够把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在21世纪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是在全世界各地,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让我们能够进入一个新的经济世界。
而对于“人单合一”与海尔间的关系,美国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教授马歇尔·梅耶则表述的非常明确,他认为“人单合一”的管理创新模式就是海尔的DNA。这不是一个谁造就谁的问题,而更倾向于相互依存,共生共赢的关系。梅耶表示,海尔的模式更加关注用户,鼓励创新,很少有企业像海尔这样具有不断变革的勇气。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创新管理学教授、《海尔再造》作者比尔·费舍尔也认可这种观点。作为与海尔相处多年的老朋友,费舍尔将“人单合一”的探索形容为海尔走差异化的道路。在他看来,海尔将用户引入到生产环节,这无疑延伸了企业的生产链条,增加了企业的生命力。
“创客”完美诠释量子管理学
“人”作为“人单合一”的重要内容,其一改员工被被管控、被驱动的执行者身份,而鼓励他们成为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的创客。针对于海尔开创的“人人创客”时代,“量子管理学”的提出者、牛津大学教授丹娜·左哈曾表示,海尔是量子管理的典型代表,一个很完美的代表。
量子管理学一直关注于个体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这在互联网时代是非常必要的。过去一个成功的企业,优秀的执行力会成为企业立本的优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外面的用户需求是个性化的,即便拥有超强的执行力,也不能保证始终执行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企业将组织结构打散,让员工成为无数个“量子”,自己去发现市场。
显然,海尔的员工创客化是量子管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表现。左哈认为,西方企业随着机构的扩大慢慢成为了一个牛顿式的结构,非常稳固,但是几乎不能转变。而海尔的探索却是一种能够把量子的思想或管理很深入且大范围地展开,海尔的实践让量子管理学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观点,它会成为一种案例,并具有启迪意义。
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教授安德鲁·范德文同样对于“创客”感同身受,他表示,海尔从员工到创业者的巨大转变,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哪家公司的员工像海尔人这样学习如此之多、转变如此之大。《长尾理论》、《创客》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则认为,在海尔发生的“人人创客”运动,就是要将海尔打造成一家超越各种文化差异,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企业。
拥有创业热情的开放平台
“人人创客”让海尔不断获取创造活力的同时,也持续拉近着自己与市场、用户的关系。这种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发生了新的进化,即海尔已然成为了一个与用户零距离、与全球资源无边界的开放平台。对此,乔治敦大学商业和公共政策中心的项目主管、《大爆炸式创新》作者拉里·唐斯感叹道:“像海尔这么大的公司,有这种力量和活力的很少见,通常在初创型企业中会出现。”
大型企业却存在着初创型企业拥有的创业热情与活力,这种“逆生长”式的企业发展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几乎都难以寻求。当我们还在潜意识中觉得海尔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一个巨大的家电企业的时候,海尔却用开放的大平台、用户与创客共存的生态圈、2000多家小微向拥护者与质疑者同时宣布,海尔是一个创业式的互联网型企业。这种情况在一个细节上体现地最为深刻,即海尔从不说自己已立企31年,而是称这是自己创业的第31年。
拉里·唐斯对海尔式变革及张瑞敏的颠覆精神极为推崇,他不仅赞同张瑞敏“海尔的未来在云端,海尔将演变成内外协作的平台,不仅包括用户,还有那些寻求与大品牌、高产能企业合作的供应商和创业家”的观点,更认为服务将日益成为海尔产品的有力补充,产品重心也将由硬件逐步迁移到软件上去。拉里·唐斯曾多次表示,美国许多巨头企业都缺乏像张瑞敏这样的CEO。海尔的开放,让自己更加贴近互联网,并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不仅是拉里·唐斯,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唐·泰普斯科特曾惊呼,“张瑞敏和海尔如此开放令人惊叹。”世界战略管理大师加里·哈默更直接表示:“从金字塔到平台生态圈,海尔的实践探索在世界范围都是颠覆和超前的。”
时代永远在变,海尔探索的道路也永无止境。当西方学者们纷纷为海尔“人单合一”这条变革之路侧目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尔下一个十年仍值得期待。
巴金先生曾说:“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放弃了理想。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借以海尔的探索最后再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变老了?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尹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