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品牌
场景品牌
生态品牌
冰箱
冷柜
冰吧
酒柜
洗衣机
空调
电视
热水器
厨房电器
电脑及外设
小家电
商用解决方案
大家都在搜
关于海尔
海尔生态
科技创新
社会责任
新闻资讯
加入海尔
首页新闻资讯 大众日报: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谈转型: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 本报记者 齐淮东 王佳声 杨学莹 1月5日下午,能容纳近400人的大众传媒大厦学术报告厅满满当当,后排的过道上站满了来自大众报业集团各媒体的记者、编辑。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这里作了题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探索》的主题报告。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在由内层的“为什么”、中间层的“怎么做”、外层的“是什么”组成的“黄金圈”中,遵从自内向外的法则,颠覆着传统商业模式、制造模式和消费模式。为此,海尔进行“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大胆探索,企业1万多管理人员成为2000个小微企业的创业者,目前已注册登记了200多个公司。 出路绝了 却非绝无出路 2005年就带领海尔实践“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走上互联网转型之路。“海尔将创新变革的动力聚焦在员工身上,实现了从单纯关注企业价值到实现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一的变化。”张瑞敏说。 恐怕很少有企业像海尔这样和全球知名的学者专家联系如此紧密,每个星期都有各领域的专家前来海尔交流。一方面,他们探寻中国企业崛起、中国式管理兴起的原因;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海尔转型是最好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案例。 201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把《海尔:与用户零距离》做成了案例,成为了当年最受师生欢迎的案例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教授马歇尔·梅耶评价说:“海尔创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做到减少成本以应对竞争对手,更加关注用户,让独立自主运营的小微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很少有企业能做到这点。” “出路绝了,却非绝无出路。我们没有被困住,就是说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张瑞敏说,传统时代的管理叫做线性管理,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就是非线性管理。所谓线性管理,就是有很多流程告诉你走几步就可以去往哪里,而互联网时代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需要你自己去探索。我们的探索,意义就在于此。 最高峰时 自觉找到第二曲线 在第一条发展曲线到达峰值前就开始第二曲线,这样才会有足够的资源来弥补初期投入。管理哲学之父、英国学者查尔斯·汉迪这样阐述他的第二曲线理论。 张瑞敏认为,不管是企业、个人,其实都有第二曲线,就像老子《道德经》里说的“物壮则老”,这是自然规律。在没有达到高峰的时候就找到第二曲线或第二条路,其实很难。 查尔斯·汉迪曾对张瑞敏说,没有什么人和企业能逃过第二曲线,不同的就是曲线的长度,有的可能曲线长、高度高,有的可能会短或矮一些。“问题在于成功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我在最高峰时,认为我是最好、最高的,何必要改变?为什么要改变?那你继续走下去,就是下坡路。所以说,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要自觉地找到第二曲线。”张瑞敏说。 海尔从1984年创业,到现在是31年,基本上每七年一个战略发展期,到2012年进入第五个战略发展期,即网络化战略。张瑞敏说:“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根据当时的市场形势,不是非常有意识的、但却尽快进入到了第二曲线。” “国际上有一个规律,一个名牌在母国之外也创成名牌,至少要赔八年钱。从两头来说,研发体系和市场营销网络都没有,很多钱花出去都看不见,这是很多中国企业没有出去创品牌的重要原因。”张瑞敏坦言,海尔前些年在国际市场上也赔了不少钱,但这个过程很重要,没有投入就无法进入新的第二曲线。 企业即人 人即企业 只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吗?实际上高质量的产品是由高质量的人做出来的,人的素质不高,产品质量也不会高。在张瑞敏看来,在第二曲线中,人是第一位的。 “当年中国引进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时,有人说日本搞了那么多年才成,而我们中国有‘搞运动’的经验,可能会很快就搞起来。”张瑞敏不以为然,他认为做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解决员工的问题,人的素质要高,并且不是一部分人的素质高,而是所有人的素质都要高。海尔砸冰箱,把不合格的产品砸毁,不代表着产品质量立马就好了,首先是要让员工认识到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出厂。 到了多元化战略阶段,海尔兼并收购了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只派了三个管理人员去,不久就能把企业救活。这在当时被形象地称为“吃休克鱼”,并引起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兴趣,在1998年成为海尔首个进入哈佛商学院教材的案例。后来哈佛商学院又陆续收录了很多海尔的案例,这些案例其实都是以人为中心。 当时张瑞敏问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中国的企业在国际上不行,为什么还要把海尔的做法收作案例研究?那位教授回答说,有的企业成为“休克鱼”,而有的企业人员素质高,企业文化好,接收了“休克鱼”能让它活过来。同样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企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原因何在?就在于人。这正是我们感兴趣的。 张瑞敏说:“我在企业干了30多年,有一个心得,就是‘企业即人,人即企业’。企业用再先进的设备、再优良的资产,都不会增值,要增值只有靠人。”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成功实践印证了这一理念。从2007年到2014年,海尔的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5.1%,年利润增长均在20%以上。 海尔的黄金圈法则 第二圈怎么做,海尔的答案是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王佳声 自从创业以来不断进行自我颠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海尔,以“黄金圈法则”为指导,在互联网时代又一次做了领跑者。 张瑞敏说,“黄金圈法则”理论是《从“为什么”开始——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一书提出的,书的作者是西蒙·斯涅克。 所谓“黄金圈”,是三个同心圆,最中间的一个定义为Why,中间的一个是How,最外面是What——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西蒙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先问“为什么”,然后由内向外依次去做。 “如果先问我为什么一定是现在这个状态、为什么不能改变?那么就有动力去思考怎么做,也才能坚定做下去。如果从‘是什么’考虑,我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那何必要变化呢?就失去了改革创新的动力。”张瑞敏说。 为什么—— 鸡蛋从里面打开是生命, 从外边打开是食物 张瑞敏总是拿柯达的例子引以为戒。柯达曾是胶卷业的世界第一,但最终轰然倒塌。张瑞敏认为,其原因就是从“是什么”而考虑企业发展的——已经是世界第一,为什么不稳坐金交椅?何必辛苦转行去做不善长的?由此失去转型动力,也失去转型时机,终于在数码相机时代到来后,落伍被淘汰。“其实柯达是最早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之一。数码相机不赚钱,又回来做胶卷,最后倒了。”他遗憾地说。 张瑞敏说,海尔的改变,是包括商业模式的颠覆、制造模式的颠覆、消费模式的颠覆。对一家企业来说,这三者都被颠覆了,还有什么不能颠覆呢? 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分工式,而互联网时代是分布式,分工式本就降低生产成本,分布式更是“断崖式”降低成本。张瑞敏举例,福特第一个用生产线造汽车,通过生产线上的分工,福特预计把每辆车的售价降到500美元,但实际降到375美元,由此打败了所有对手。互联网时代通过分布式的生产模式,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消灭了和用户的距离。比如海尔原来有1000多人的评价机构,专门评价海尔社会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由此决定他们的薪酬。现在这1000多人全部取消,让用户评价就算了。物流也是,原来销售人员电询用户送货怎样,现在不用了,“按约送达,超时免单,”超了时就不用付款了。用这个办法,把所有人都逼得动起来了。 制造模式也颠覆了。由原来的大规模制造,变为大规模定制。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便宜的比较优势,通过大规模制造,大搞加工,获得快速发展;现在则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大规模定制。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把在中国南方生产的热水器、洗衣机都搬回到美国去,就是因为它更接近美国消费者,更适合定制,满足个性需求,同时在当地生产,省去了运输等成本,总成本更低。所以他还在美国的报纸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搬回去的比在中国制造的更有竞争力。 消费模式也从产品经济颠覆为体验经济。张瑞敏说,传统经济是产品经济,从零件变成产品,经过层层分销到商店,再到顾客手中。所有顾客不知道全部市场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生产商说好就好,所以标王大行其道。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升级和更新换代,是一种体验经济。用户如果感觉你这个品牌不好,鼠标一点,一秒钟就把你换掉。这要求企业,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制度设计等,更好地吸收消费者的意见,自始至终得到用户的肯定。 “鸡蛋从里边打开,一定是新的生命;从外面打开,一定是人们的食物。”张瑞敏说。海尔这两年就是不断从内部进行管理、组织架构创新,通过挑战自我,企业重新孵化出新的生命;员工则成为一个创业者,由此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 怎么做—— 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 用户个性化 “黄金圈”第二圈,是“怎么做”。张瑞敏总结,海尔自己创造的是: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原来,企业都是科层制,企业越大,层级越多。张瑞敏到过美国一个大企业,内部居然有14层,5年升一层,到退休也升不到最上面。而在海尔,科层制被颠覆,没有了上下级,只剩下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企业则成为为创客和小微企业服务的平台。 “你来了不是听命于你的上级的。每个人都可以出来创业,几个人也可以出来创业,创业可以整合全球资源。”他举例,海尔做了一款投影仪,就是几个员工在网上看到很多孕妇抱怨,坐沙发上看电视很不舒服,能不能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由此他们决定设计、生产这款产品。最后,他们通过合作,利用美国硅谷的技术、美国德州的关键零部件,在武汉光谷生产的。 员工创客化,海尔的用人制度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原来是“选育用留”,通过选择,对人才加以培育,然后使用,觉得优秀的则留下来;现在则是动态合伙人制,“竞单上岗,按单聚散”,“单”是项目,谁有能力做这个项目谁就上,能行就留下,不行就另换人。薪酬也变为“用户付薪”,公司不再发工资,只有产品卖出去,挣用户的钱来付薪。 张瑞敏说,员工一变,传统的职能部门如财务、人力、法务、信息管理等的壁垒取消掉,整合成一个平台叫共享平台,这个平台要做到“活而不乱”,不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再就是用户的个性化。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和传统的“顾客”是不同的。顾客是匿名的,你不知道他是谁,对你有啥意见;用户是有名有姓的,一定要让他参与,他们对产品也有想法要表达。由此,由作为交易终点的顾客,变成交互节点的用户。 张瑞敏举例,“雷神”游戏笔记本就是当时三名“85后”的小伙子自己出来创业,仅用两年,就从零做到行业最大。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用户的参与,他们征集了用户的几十万条意见来改进。 是什么—— 从自产自销到产消合一 海尔正在进行的探索实践,结果会是怎样?张瑞敏说,海尔互联工厂的“两维战略”与德国工业4.0的“两维战略”不尽相同,要通过并联生态圈和用户圈的融合,从原来的“自产自销”变为“产消合一”。 有人认为“机器换人”就是“工业4.0”,张瑞敏说,那顶多是工业3.0,是自动化。机器换人效率高了,但是你不知道卖给谁,没人要,只能更糟。德国人衡量是否达到了“工业4.0”有两个标准,横轴是面向全价值链提供智能服务,纵轴是企业价值。海尔的互联工厂跟德国工业4.0差不多,它们的企业价值是在纵轴上,而海尔的企业价值是在横轴上,纵轴叫用户最佳体验,就是怎么叫用户参与到互联工厂里头来。 过去的企业是串联的,从市场调研、到研发、到制造、到销售,像瀑布一样一级一级跌下来,找不到源头。海尔现在要把它变成并联,从研发到销售在一块儿,中间是用户。外面是企业,内部是用户。为了用户的最佳体验,这个并联生态圈不断地改进、优化。 最后的目标,海尔要从自产自销到产消合一: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张瑞敏坦承,这个现在还做不到,能做到产消合一的就是3D打印。“但我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产消合一。比如空调壁挂机,用户提出做成北京鸟巢式样,设计师就把他设计成鸟巢。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手机上实现可视,让你看到你的创意变成了怎样的设计、在生产线上怎么样制造出来。” “离开跑步机,融入互联网!”张瑞敏说,很多企业就是为了争产量,不断地做、然后发到经销商那里压货、库存大了再降价,然后再去争取更大的供应量,由此反复循环。好比在跑步机上显示跑了一百公里,停下来就是原地,一米也没有跑出去。但融入互联网,互联互通,共创共融,能创造很多你想不到的东西。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