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品牌
场景品牌
生态品牌
冰箱
冷柜
冰吧
酒柜
洗衣机
空调
电视
热水器
厨房电器
电脑及外设
小家电
商用解决方案
大家都在搜
关于海尔
海尔生态
科技创新
社会责任
新闻资讯
加入海尔
首页新闻资讯 财富权力榜:杰夫•科尔文--是时候让你认识海尔的CEO了
上周一媒体报道了一个好消息,海尔集团将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也许美国人最终会熟悉海尔这位长盛不衰的 CEO,近几十年来最伟大的商业领袖——张瑞敏。无论哪种类型的商业领袖都能从他身上获益匪浅。
下面是海尔的一些基本情况,但你可能一无所知:虽然海尔听起来像一个德国名字,但它是中国公司。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微不足道,但在全球市场却独占鳌头。2014 年的营收(能得到的最新数据)达 310 亿美元。通用电气没有报道家电部门的营收,但其家电及照明集团 2014 年营收达 84 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张瑞敏如何亲手构建这个庞大帝国的。1984 年当他担当 CEO 的时候,青岛家电公司只是一个生产劣质冰箱的小厂子。张瑞敏在早期就表现出非凡的管理才能,他叫工人们把有缺陷的 76 台冰箱搬出仓库,并让工人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些冰箱用大锤砸毁。这在 1985年的中国极具震撼效应,从此以后张瑞敏就不断的带来各种震撼。
虽然在集体主义氛围下成长起来,但张瑞敏却对西方的管理理论爱不释手,特别是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在清醒地意识到德鲁克的警告“不能放弃昨天是许多企业走向没落的原因”后,张瑞敏下定决心要持续不断的变革,每一天都向昨天说再见。
首先他革新了工厂的质量管理,为中国设定了新的质量标准。同时他还在当时中国很落后的制造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他把员工分成许多团队,并让他们互相竞争,并根据绩效计算奖金,他开始按照目标对每位员工每天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开。除了打破中国旧有的理念束缚,他还开始着手设计连西方企业都认为过于激进的管理措施。
1992 年海尔已经颇有名气,但张瑞敏意识到,海尔需要打造新的竞争力,要比其他竞争对手能更快更深层地响应客户需求。据 Strategy + Business 报道,即使今天,海尔的美国研发工程师也被要求要与消费者共同讨论他们所开发的产品,他们的薪酬有一部分会基于这些产品最终的销售状况。他将公司重组为自主管理的团队,几年前我在北京与他见面时已经有 4000 多个团队。他告诉我“如果某个团队的成员们不喜欢他们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他们可以把他选下去”。
现在他再次推行了组织变革,将海尔打造成不仅仅是产品,而是基于网络的平台,可以在上面应用 app。“海尔不想成为中国的 GE”,瑞士 IMD 商学院教授比尔·费舍尔 (Bill Fisher) 最近告诉彭博社说,“他们想成为中国的 Apple”。
张瑞敏的下一个目标很清楚,就是将通用家电打造成海尔美国。即使在今天 67 岁的年龄,他仍然像 32 年前一样锐意进取。审时度势,笃学不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