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于青岛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非常高兴市领导和青岛市各企业的代表来海尔参观指导。因为我们是同城的企业,大家多在一起交流非常有意义。其实海尔在创业初期,也到青岛市很多企业参观学习。当时还特别到双星的车间去看过,那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管理得非常好。我们还到过青啤,以及当时几个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的玻璃厂参观。他们的很多做法都是海尔学习的榜样,所以海尔始终注意向兄弟企业学习。今天,这么多市领导、企业代表能到海尔来参观指导,我们非常高兴。在这里,我代表海尔8万员工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召开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企业里,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但要落实到一个落脚点上,这个落脚点就是企业文化。企业如果没有企业文化肯定不行。关于企业文化,我认为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是什么”;第二是“要什么”;第三是“追求什么”。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基因
关于企业文化的书汗牛充栋,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也非常多。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句话:“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基因”。如果企业有一个好基因,那么这个企业就可以代代传承。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这个人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可能不会长久。企业也是这样,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兴旺、可持续的关键。世界百年老店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基因。我看过一个资料统计,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五年。造成这个现象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或者是缺乏一个好的战略定位。那么,是不是我们所有的企业文化都应该学习西方,是不是企业文化都是西方企业的专利呢?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我觉得中西文化比较不一定中国文化差。20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话非常精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有形的东西取决于无形的东西。对企业来讲,无形的东西就是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我个人从事企业管理30多年,我把这30多年的管理经验提炼为九个字,就是:“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什么意思呢?企业就是人,所有的资产要增值都要靠人,人是企业的关键。如果把人抛到一边,资产负债表就没有多大用途。就像青岛有一句老话:死店活人开。同样一个店,两个不同的人开效果就不一样。“管理即借力”,就是看企业有没有开阔的思路整合更多的资源。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果是封闭的就会一事无成。美国的互联网专家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维基经济学》,提出“世界就是你的研发部”。如果你想获得世界一流的资源,只需点一下鼠标而已;如果你融入世界,就可以获得很多的资源。所以企业文化是什么,关键就是企业是否有一个很好的、能够和世界融为一体的价值观。
要使企业的每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企业文化要什么,我把它提炼为一句话,就是:“要使企业的每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即自主管理。这是互联网时代非常关键的一点。
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得很好,二十一世纪,每个企业要做的重要的事就是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如果企业的文化就是要万众一心,这个价值观非常对,因为目标的达成不可能单靠领导下一个文件,下一个命令就行,必须每个人发自内心去做。但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知易行难。怎么才能做到呢?一定要有机制,有平台。我一直认为,企业管理第一个层面就是管事,再高一个层面就是管人,最高的层面就是管机制,使每一个人都能够自主管理。
德鲁克还说过一句话,组织的目的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般组织里都是平凡的人,没有很大的能量做出不平凡的事,但企业可以搭建一个平台,给员工很大的能量,加上员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这就是组织的作用。所以组织要搭建这样的平台和机制。
海尔在自主管理方面已经探索很多年了,我们十几年以前就提出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现在国际上很多顶级商学院,包括哈佛、沃顿都非常关注。他们来研究了很多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模式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十年以前,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来海尔,听我说了这个想法后,他说:“如果这些能实现,海尔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企业之一。但我认为你根本不可能实现。”正因为这样,这位教授跟踪研究了海尔十几年,到现在还在跟踪研究,而且正在写案例。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即员工;“单”不是狭义的订单,而是用户资源。“双赢”,就是把每一个员工和用户结合到一起,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这么做最大的难题就是必须把整个组织颠覆。200多年前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之一马克思·韦伯提出科层制,也叫做官僚制,直到现在所有的组织都是这样做的,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普通员工在最下面,领导在最上面。现在我们把它颠覆了,颠覆成一个网状组织,没有一级级的领导。
现在我们正在做但还没有完全做好的,也是我们正在追求的目标就是三个“无”。第一个“无”即企业无边界。传统企业有边界,典型的就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就是企业做得很大,就有了门槛,别人想进都进不来。比如沃尔玛很大,别人想进却进不去。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无数的网店加起来,淘宝就可以超过沃尔玛。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企业没有边界的意思,无论企业想做什么,只要整合资源就可以做到。
第二“无”即管理无领导。原来的企业,员工进来后一定要看自己的领导是谁;现在没有领导了,员工的领导就是用户。德鲁克说,企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客户是谁?我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我为客户创造价值之后我得到的成果是什么?很多企业回答不上来,现在我们要每个员工来回答,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我认为方向还是对的。
我与美国很有名的管理学家加里·哈默交流过几次,今年初他还专门到海尔来做过演讲。他说,全世界他走过很多企业,小企业做这种自主管理创新的很多,但是这么大的企业做的很少。但我认为我们可以做下去,因为我们的机制是符合时代、符合人的需求的。
被称为“机制设计之父”、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哈维茨提出过好机制的观点。一个好的机制,第一有参与约束,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动的,愿意以这个机制驱动自己;第二有激励相容,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怎样把个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和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认为做这种机制做得最成功的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承包责任制很简单,承包人留给国家的是定数,剩下的都归自己。它有参与约束,也有激励相容,大家就很愿意参与进去。我们现在做的人单合一双赢就符合这个要求,因此方向是对的。
追求成为时代的企业
我觉得企业文化追求的就是一句话:追求成为时代的企业。
孙中山说,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我们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但是谁都不可能永远踏上时代的节拍,很有可能踏不上,一步踏不上就万劫不复。百年柯达曾经是胶卷界的老大,但是它踏不上互联网时代的节拍,真的万劫不复破产了。同样在手机领域,摩托罗拉还没有坐稳,诺基亚马上就超越了它;紧接着苹果又出来超越了诺基亚。因为苹果和云连在一起了。时代发展就是这么快,稍有不慎就会被时代抛弃,所以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追求成功。要做到此,又回到了价值观的本质,就是企业有没有这样的文化,如果没有,就很难去做成一个时代的企业,说到家还是对人自身的挑战。
我们做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做了十几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当然现在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使我们更有自信。2012年,海尔已经连续四年被评为世界白电第一品牌;从2007年到现在,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8%,最高的一年达到70%,最低的一年也没有低于20%。这就是把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利润中心所起到的作用。另外,零库存要做的就是现金流。对企业来讲,营运资金周转天数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西方叫做CCC,这个指标我们做到了-10天。过去我们是+30天,也就是我们要向银行借30天的营运资金。但现在我们不光不用借,还多出10天的营运资金。其实不管什么危机,企业就是两条:第一是库存,第二是应收。所有经济危机来了,企业就受制于这两条。抓住这两条,企业至少生存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这十年其实做得很辛苦,到底最后能不能做成很难说,但因为方向对,我们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所以最后我要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演讲,就是《圣经》里的一句话:你要进窄门不要进宽门,进了宽门可能就是毁灭。因为宽门路阔,但进的人多;窄门走过的人非常少。我们今天进的是窄门,虽然进的人少,但我相信我们进的是通向永生的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