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与到访的《经济学家》周报主编管益忻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产业变革以及互联网对全球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等话题。张瑞敏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制造必须变成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制造,从大规模制造变成规模定制。同时,互联网时代为创客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海尔也正积极转型为创业公司的加速器,通过为创业团队提供资源帮助其成长。
互联网正“颠覆”微笑曲线
管益忻在会谈之初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说到底还对制造业的一次颠覆,并认为目前海尔的实践探索可以用第二代微笑曲线来分析。对此,张瑞敏指出,互联网时代部分推崇传统微笑曲线的人现在正在否决这一理论,这主要表现在原来认为制造可以外包,但现在却纷纷做制造,也就是先进制造。
张瑞敏进一步指出,这一时代的制造必须变成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制造。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必须把大规模制造变成规模定制,让用户参与到研发、销售等各个产业环节,这样微笑曲线就从被切开变成融合在一起。
未来企业要开放聚集资源
在谈到互联网带来的产业颠覆时,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时代正在把制造改成一个产业公地,就像一个放牧的草地一样,羊、牛都可以过来,这个产业公地聚集了研发、制造等各方面资源。
张瑞敏以买车、买房为案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没有那种一定要买一辆车、一定要买一套房子的情况了。车需要的话就租,或者就是大家完全共享这些资源,这种变化带来一种效应就是像众包、众筹这种大家共同来做事的模式。同时,张瑞敏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和3D打印关联,,认为未来如果需要一件东西,未必要去购买,而是可以自己设计,可靠自己或者公用的3D打印机制造产品。
互联网为创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面对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组织带来的变革与挑战,张瑞敏认为,互联网带来的就是每个人可以自由发展,可以利用网络来创新。同时他借用美国作家克里斯·安德森所著的《创客》一书进行了阐释,认为创客就是可以实现信息化和个性化的结合,而这种改变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在谈到海尔内部的组织变革时,张瑞敏称,目前海尔将主要精力放在搭建创业平台、为创业团队聚合资源上。如今,海尔很多员工变成了创业的小团队,而海尔就是要投资于他们,将内部的创业团队做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