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3日,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接受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在采访过程中,周云杰重点介绍了海尔集团在搭建开放创业平台以及互联工厂方面的探索,提出目前海尔的互联网转型就是要搭建开放的创业创新生态圈,为全球创客提供开放的创业平台,实现从制造产品向制造创客的转变。
同时,周云杰还详细介绍了他将在两会期间提出的提案,主要涵盖扶持B2B类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立农村电商物流信息互联交互平台以及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健康三个方向。
建立农村电商诚信体系,让用户参与进来
人民日报:刚才学习了一下周总的提案,加速推动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建设的建议非常好,叫“虚实融合”,您能不能具体讲一下,因为“虚”很好理解,就是在网上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实”是怎么实现的呢?
周云杰:所谓的“虚”就是互联网上的云管理。但是,“实”一定要到用户上边。我们现在有几个,营销的网络可以让用户到实体店体验产品,我们的物流网络是可以和用户面对面地交流。
人民日报:物流网络怎么管理?
周云杰:在农村地区做电商,我认为首先面临的是诚信问题,用户对网上商品的信任度是打问号的,怎么能建立诚信体系,包括有诚信的产品、有诚信的服务,这个都需要培育。但是这个培育仅仅靠互联网是做不到的,就需要面对面地跟用户做交互。我们的物流服务就可以非常实实在在地在用户身边做到这一点。
我们希望农村地区的用户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用户,而应该主动参与到设计当中,用户可以定制自己需要的产品,适合当地的用电环境、房屋居住环境,这样的产品他们可以参与进来。所以,“虚实融合”就是要让用户可以非常好地参与进来。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方向,那就是用户不光是参与,除了购买产品外,还可以把农村地区的特色产品通过虚实平台进行销售,这个体系打通后,将对整个产业结构、农村地区消费活力的激发以及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激活农村内需仍需政策给力
人民日报:您说农村电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诚信问题,但我想这里边也还有一点就是购买力问题,农村地区用户肯定是有潜力的,但是购买潜力的释放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节奏会很快吗?
周云杰:农村地区本身的购买力正快速被激发,所以说,最关键的还是建设这个体系,激发用户能够购买商品,在这一过程中有几个要素:
第一、他有能力消费,也就是他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我们现在在建设系统过程中,全部让农民参与起来,不是解决他们的需求,而是给他们解决就业机会,这是很重要的,所以他有能力消费。
第二、他敢消费。什么叫敢消费?我们存了钱以后,要防老,要防病,任何一个农民都得考虑这个问题。医疗保障,养老保障这个体系怎么去架构,这是需要考虑的,如果这个跟不上,用户的购买力就很难激发出来。
第三、愿不愿意消费,就看企业你能不能开发出能够满足他需要的产品,这就是考验各个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我认为才真正的激发出农村市场的活力。
搭建社会化开放平台有助于提升产业效率
人民日报:搭建农村物流电商服务平台,现在农村配送到基层的物流成本是不是很高?可能到乡镇好一点,再从乡镇到村,是不是要支付更高的物流成本?
周云杰:为什么我们要“虚实融合”,因为我们海尔在全国有三万多个销售网点,已经建立了配送的通路。但是,如果整合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家把所有资源集成在一起,配送效率提升了,配送成本下降了,用户可以得到更高的实惠,企业也会节省更多的成本。所以,我倡导建立一个社会化的,有共享力的配送平台,这样相当于整个配送就可以变成一个路线图,相当于发班车,每天可以发这个班车。
免费模式让跨境电商平台黏住中小企业
人民日报:您的方式是通过对中小企业收取服务费?
周云杰:我们是建一个免费的服务平台,这个软件平台是给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服务。免费的服务我们就希望能够凝聚更多的中小企业,我们是从第三方收费,谁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我跟他们从增值里面去分成。我们提供免费的外贸软件,但是上来你肯定要购买服务,比如购买物流服务,产品研发的服务,我们提供给资源方,提供服务过程中一定产生增值,增值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分成,这个相关各方都愿意,因为它是从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去分成,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
海尔就是要从制造产品向制造创客转型
经济日报:今天我们新闻联播专门播了经济日报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一个主题,跟您议案中的创客可能有一些比较契合的地方。今天之前我看到咱们这个议案也是特别关心创客的选题,跟去年相比,可能今年的成果更立竿见影,拿出来说的也更多。这样一个创客的平台,它目前成长的模式是什么?从海尔这边来做的话,跟海尔集团相互之间维持一个什么样的推进模式?
周云杰:关于总理提的关于“大众创业”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海尔在很多年前就探索创客平台。从集团层面来讲,首先搭建了一个让创客可以在平台上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的平台,这个平台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平台,大家整个的创业是在一个小的范围里头,它的生产力是受限制的。我们首先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平台上汇聚了全球的各类资源。比如研发资源,研发里边肯定有电子元器件、材料等等各种各样的一些资源。资源方包括供应链的资源,也有各地的研发设计公司,还有极客粉丝。
在这个平台上,最重要的一个颠覆就是实现了零距离,把用户的需求和资源方能够及时对接,这体现了平台的重要性。
第二、在平台之下我们有一个组织,是一个无边界的,可以是在册的,也可能是在线的,但都是一个弹性的支持“全员创新、全员创业”的柔性组织。
第三、我们有鼓励全员创业的机制。这种机制让大家可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增值,你可能不在海尔工作,但是你开发出了用户需要的产品,你就可以成为一个设计师,你可以分享到设计师设计产品,被用户购买以后产生的超额分成。这样全社会的人员就把这个平台当成了自己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和舞台。所以,海尔这个平台现在越做越大。
探索互联工厂让“中国创造”领跑智能制造时代
经济日报:还有咱们互联网工厂,这个可能也相当于是中国制造业自己对应德国4.0的这样一个提法,海尔一直可能在这个工厂的信息化,互联方面走在比较尖端,尤其家电本身在整个制造业是比较领先的。现在总理还提出了一个“优质制造”跟“创造”是同样重要。海尔肯定是在国际上都领先的企业,肯定在“优质制造”方面走的很稳定了。作为领先的企业,可不可以给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一些还没有完全实现优质、稳定、持续增长的这样一个制造企业一些关于“优质制造”,如何能够长久的实现,持续的实现这样的一些建议?
周云杰:目前,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外移的问题,我们提出“互联工厂”的概念。真正的“互联工厂”,它的必要条件就是工厂所谓的自动化、智能化能够做的高效率,工厂“无人化”,把效率提高。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你效率再高,生产什么呢?所以它的充分条件是用户要参与进来。真正“互联工厂”的核心,表面上看是硬件的互联网化,或者自动化、无人化,但是真正的内涵恰恰是必须把整个互联网思维的基因注入到“互联工厂”里,让用户能够参与到你工厂的设计、制造,甚至营销过程中去。当整个用户融入到工厂的时候,这时候工厂有效率,又有用户参与,拉动企业不断的升级。我认为所谓的“中国制造”的概念才是立体的,才能有别于所谓的工业4.0。它会更有特色,而且我觉得这是中国的一个机会。
另外,我还始终觉得“优质制造”也仅仅是中国优质创造的一个必要前提,我们现在搞互联网工厂的思维是用户要参与进来,不要闭门造车,研发产品,而是用户的需求驱动,让全社会的资源为用户创造他要的产品,我认为这是未来中国制造的灵魂性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一点,那都是形式,没有抓到它的灵魂。所以我们现在海尔探索的就是这件事,我们希望把它变得鲜活起来,我们愿意做一个探路者,哪怕是有风险,有代价我们也愿意做一种探索,希望能够给整个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企业提供一个互联网转型的平台,体一个中国制造的创新平台。
参与两会是荣誉更是责任
海尔新媒体:参加这次“两会”,为这次“两会”您做了哪些准备?从提案上,调研上,包括其他一些安排上?
周云杰:我做了几块,因为我们作为人大代表代表一个领域,我希望在这个领域做一些准备。比如农村电商,我在整个去年一年,特别是春节以前这两个月,就是今年春节以前,节前,也就是2014年12月份到2015年2月份之间,我花了很多时间调研,到用户中去,到县里去,看了很多,也发现了很多垄断电商的瓶颈。
海尔新媒体: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议案呢?提出这样一个议案呢?
周云杰:大家都可以看到,现在整个国家的GDP增长速度在放缓。整个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和内需拉动,三架马车的发展都面临着问题,要解决发展问题就是考虑怎么样解决内需。我觉得内需里有很大的市场,不是没有活力,是到底哪个地方有活力,这个如果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对整个农村需求的拉动升级会产生一个变化,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就做了这么一个调研。
调研完了,我发现有很多问题,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诚信的问题,一个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再一个就是购买力的问题,消费的问题,怎么能购买,敢买,能买、敢买、愿意买这些问题,都是在调研过程中思考的。我希望通过它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觉得是有好处的。其实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我都有调研,是为了激发市场和刺激消费。
还有一个社会问题,可以与海尔家电本身没有关系,我们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搞了一个关注留守儿童的事情,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怎么样关心留守儿童的需要和心理健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部在西部三个省的三个县做了一个很好的项目,三年差不多投入一千万。张首席一直对回报社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比较情有独钟。海尔做希望小学,现在在全国已经有206所希望学校了,是在中国捐助希望小学最多的一个企业,每年差不多会捐建将近20所。当然还有家电企业的政策,像家电回收,毕竟我们是一个家电企业,在这个领域里面,还在企业代表里面,我们也做了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