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0日,一个叫作“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以下简称“人单合一”)的新名词,诞生在位于青岛的海尔。彼时,外界只把人单合一当作海尔的专属词汇。
2025年9月19日,第九届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时,人单合一已经创立20周年,它走出了海尔和中国,在全球8.2万余家企业复制推广。
20年很长,海尔在探索的路上代代更迭,人来人往,企业旧貌换新颜;20年很短,海尔创新变革的初心始终如一,人单合一的本质从未改变。

▲2025年9月19日,第九届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在北京召开
人单合一的本质是什么?
论坛现场,海尔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在题为《人单合一:商业模式的新启蒙》演讲开始时就指出,所谓“新启蒙”,是“以人为本”,是人的价值的增值。“以人为本”的新启蒙,就是商业模式新启蒙的驱动力。
“人”,就是人单合一的本质,也是出发点。
仍记得2018年,在第二届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现场,张瑞敏指着自己的领带说:“我今天特意戴了这条领带,上面写满了方程式,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来解方程式。”
张瑞敏需要求解的有很多,但“如何发挥人的价值”一定是必答题。
从“人单合一”的字面意思看,“人”和“订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员工直面用户,用需求驱动企业发展。
让用户需求成为驱动力,对任何企业而言,都不难理解,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做到。而人单合一给出的答案就是让员工转型创客,与用户零距离交互。

▲海尔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在论坛现场演讲
由人单合一开启的“人人创客”时代,是海尔近20年来极具颠覆性的举措之一。颠覆到什么程度?可以认为是在很短时间内让海尔人走向市场,不再遵循于“科层制”的循规蹈矩和层层传达,而是化作无数的创业小微,直面机遇和挑战。
创业是艰难的,但可以孵化出真正的创业家。记者记得2014年的一个下午,雷神科技创始人路凯林与他的初创团队,在青岛一间不大的咖啡馆里,向现场专家介绍诞生于全网3万条差评的初代“雷神游戏笔记本”。那时“说三句话擦两次汗”的他们不会想到,11年后,雷神科技已是海尔生态中颇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他们自己也成为海尔“人人都是CEO”最真实的写照。
张瑞敏将雷神科技这类创业公司视为从海尔中诞生的无数“小船”,“路凯林们”是这千万条小船的船长,他们有各自的航线,奔向差异化的未来。张瑞敏说,他希望海尔变成很多“哥伦布”式的小船,每条船都在探险,每条船都找到新的大陆。
把目光投向时代,会发现人单合一更具魅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解放了人,让人们在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更有条件去创造新的价值。这恰恰与人单合一的精神内核相似:成为自主人,创造新价值。可以说,经过了20年的探索和沉淀,从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人单合一模式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20年前提出的模式与20年后的时代特质高度契合,这种奇妙的“巧合”也说明,释放“人”的价值是时代所趋,人单合一是踏着时代前行。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现场介绍人单合一模式发展历程时表示,人单合一的1.0强调“零距离”,2.0则在探索“零边界”。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论坛现场演讲
如果把人单合一发展的20年分成前后两个10年,在前一个10年,人单合一将组织结构打散,让海尔人直面需求,持续与外部交互,孕育了开放的生态平台;后一个10年,人单合一立足生态系统,进一步冲破企业的围墙,在共创共赢中演变出新的发展形态。
两个10年见证了海尔从零距离到零边界的转型,也让人单合一从颠覆个体转向颠覆企业形态。
记者采访海尔已有13年,亲历了人单合一的第二个10年,对于海尔颠覆企业形态这件事印象深刻。2015年,在海尔沈阳冰箱互联工厂内,一排排机械手臂高效运转,曾经的一线工人转型为工程师,通过数控大屏调度生产。沈阳工厂是海尔投产的第一个互联工厂,也是海尔探索物联网模式的重要实践,更重要的是,在互联工厂的基础上,海尔孵化出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其数字经济赛道的新引擎。
卡奥斯COSMOPlat之外,成立于2005年的海尔生物医疗也具有代表性。2019年,在海尔生物医疗登陆科创板前夕,其创始人刘占杰告诉记者:“当年我就是被人单合一的理念吸引而来,如今终于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开花结果。”与人单合一同龄的海尔生物医疗开启了海尔对大健康领域的探索进程,在此基础上,海尔孵化出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深耕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技三大领域。
作为生态新物种的卡奥斯COSMOPlat和盈康一生,也在发挥着生态之力。品牌价值超过千亿的卡奥斯COSMOPlat,已经连接了90万家企业,覆盖20个行业、30万开发者、5000家软硬件生态,见证了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之路。盈康一生则通过打造海医汇平台,链接全国30多家顶尖医疗和科研机构、100多位全球知名院士专家,在高端仪器、心脑健康、罕见病技术方面持续攻关。

▲海尔智能制造互联工厂
这正是人单合一所追求的零边界:所有攸关方联合起来共同创造价值,在大生态中诞生出新的生态体系,继而生生不息。
如今的海尔,以海尔智家为代表的智慧住居探索不仅筑牢着海尔家电产业优势,也在探索智慧家庭的新发展空间,卡奥斯COSMOPlat与盈康一生则分别在数字经济和大健康产业赛道释放活力。此外,孵化出14家上市公司的海创汇,创新全球首个场景品牌的三翼鸟,创业3年实现规模翻番增长的海尔新能源……这些业态都已跳出了家电制造,成为海尔的新标签。
颠覆企业形态的人单合一,是海尔抡起的又一个“大锤”,它让海尔转型为生态,“砸”出了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
本届论坛现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以中国原创管理模式为基础,发起制定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将人单合一2.0原则推广复制。这是从国际标准的层面印证,人单合一适用于全球。
从青岛走向全球,全球学者自发成立了15个人单合一研究中心,该模式复制到8.2万余家企业,但回首这20年,它的全球化历程充满挑战。一方面,全球管理学界习惯将西方管理学理论奉为经典,相当一段时间里,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杰克·韦尔奇的“六西格玛”理论被当作“教科书”;另一方面,人单合一打破企业组织、让员工成为自主人的探索太过于颠覆,对已经习惯“科层制”管理的西方企业而言,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颠覆,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勇气进行这场变革。

▲海尔出现在英国伦敦地标性建筑
张瑞敏在现场表示,西方的一位专家一度认为人单合一不可能成功,因为它的颠覆性太大,要解放“人性”,让每一个人成为自主人,对企业而言是触及根本。这也恰好是西方管理学界对人单合一最初的看法。
从结果上看,如今海尔的全球营收额已超4000亿元,而且将人单合一模式成功复制到了全球。2011年,海尔并购日本三洋,使三洋当年扭亏为盈;2016年并购美国通用家电(GE Appliances),5年多时间里实现收入翻番,通用家电于2023年跃升规模全美第一;2019年,并购Candy,推动其跃居欧洲第三大家用电器制造商……
海尔的人单合一为什么具备普适性?正在于其零距离与零边界的思维。2016年美国通用家电被海尔并购后,其员工曾问张瑞敏:“你要怎么领导我们?”张瑞敏给出的回答非常清晰:“我既不是你的上级,也不是你的领导,我只是你的股东。我们的领导是同一个人,就是用户。”
这种零距离的用户思维,是人单合一走向全球的前置条件,就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所有企业的目标本质上都是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
关于零边界思维,本届论坛“零距离卓越|组织榜 转型翘楚奖”获奖企业、意大利VAR集团的负责人在现场颇为动情地表示,探索人单合一的道路并不容易,但因为有一个共同体大家庭,各方在其中彼此赋能,企业的探索之路才能坚定走下去。
共同体大家庭,是VAR集团对零边界的具象化认知,也正因为人单合一塑造出一个开放的生态圈,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资源来到这里共创共赢。
走过20年,从个体到生态,从海尔到全球,人单合一有颠覆也有坚守。只要时代向前,人单合一就会颠覆旧的规则,拥抱新生;只要“人”一直在,它就会坚守“人的价值最大化”,持续书写自主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