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在与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考察团交流时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
感谢到海尔来指导!
海尔从2007年开始新一轮流程再造,目的是打造人单合一双赢的商业模式,就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市场目标。我们提出了“三转”的思路:第一是时代的转变,从传统经济时代转向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第二是海尔的转型,要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第三是每位员工的转化,从被动听从上级的指令,转化为主动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打造人单合一双赢文化。
接下来我根据“三转”谈三点:
一、海尔在创新人单合一双赢的商业模式
首先是组织的改变:从正三角变成一个倒三角。
所谓正三角组织结构,就是领导在上面,然后主任、处长、组长、员工。企业干得越大,大企业病就出来了。现在,我们把它变成倒三角:员工在最上头,领导从原来的指挥员工,变成了和员工一起听从于用户,从发号施令者变成了资源提供者。2009年4月份,我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跟IBM的前CEO郭士纳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说他在IBM的时候一直想这么做,最后没能做起来,但这个方向是对的。
员工的改变是:从原来的受指令者到现在主动的创造市场价值者。这就改变了一个思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我认为企业领导的业绩不在于创造了多少价值和利润,而在于你能够创造多少CEO,也就是说创造了一个平台和机制,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发挥个人价值。
我在2009年还和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先生进行过了交流。戴尔公司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它商业模式的改变:创新了直销模式。当时戴尔本人觉得没有问题了,退居二线,结果不到四年,戴尔公司市场就出现问题了,戴尔本人只好再次上任。可见: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是静态的,它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所以我们人单合一的模式也是在不断提高和优化。
在组织结构改变的基础上,我们创造出了自主经营体机制。就是倒三角最上面面对市场的员工,与研发人员、企划人员、物流人员等等组成一个自主经营体,共同满足市场需求。自主经营体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端到端,同一目标,倒逼机制。
所谓端到端,就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到创造用户的满意。目标不是上级定的,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创造的。
所谓同一目标,就是定下目标以后,它不是你个人的,而是所有团队的人员都要按照同一目标来满足用户需求。
最后是倒逼机制,将用户的要求作为目标,倒逼海尔内部所有流程。
实施之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比方说海尔提出“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不断货,不压货。开始推进的时候,员工说市场千变万化,没办法做到零库存。但是最后坚持做下来了,让员工去及时了解用户需求。现在我们的库存周转天数不到五天,是中国家电行业的十分之一。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来做?因为如果不这样颠覆的话,就很容易变成大企业病。197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纳什曾经提出纳什均衡,非合作博弈,如果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会形成“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与其这样倒不如倒过来,让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博弈。如果不是这么做的话,会形成很多为了局部的利益损害全局的利益。就像培根说的:拆掉大家的大厦来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
我们希望最后要做到的,就是把这个企业组织变成一种“自组织”。获得诺贝尔奖的普里戈金有一本书叫《从混沌到有序》,说组织应该变成一种“自组织”,自动地协调,自动地创造价值。在外部无序的状态下,企业内部能够有序地运转。
互联网已经从Web1.0发展到了Web2.0,相应的,我们也需要从“企业管理的1.0”发展到“企业管理的2.0”。
Web1.0 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作者。相应的,“企业管理的1.0”主要是企业自身的单向行为,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代表,以企业为中心提供产品;而“企业管理的2.0”更多的是跟社会融为一体,以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代表,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
也就是说打破了科斯定律。科斯定律是说企业只有成为一种组织才可以把交易成本降到最低。但互联网可以使交易成本为零,不一定是一个组织。最近有一本书叫《免费》,有了互联网,很多都不要成本。我们现在运作的就是希望能够从过去企业的1.0——代表是ERP,进入企业的2.0——代表是CRM,也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二、海尔在从卖产品转型为卖服务
现在企业如果再是卖产品,可能很难生存了,因为这是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现在是营销的碎片化,过去的营销就是一个整体的,海尔创业时候生产有一款冰箱卖了十年,而且还要凭票。现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谁能满足就要谁的,颠覆了80/20原则,过去是20%的产品占80%的份额,现在未必了,现在这个长尾可以延伸到无限长。就是《长尾理论》提出的:企业要低成本的提供所有产品,高质量的帮用户找到它。
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放大器。过去经典的营销课程里,讲的是一个顾客有可能会影响25个人。但现在互联网上一个人会影响多少个人?你不知道。这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就有口碑营销,口口相传,没有什么媒介;到了市场经济发达的时候,靠广告,广告有50%的钱白花了,但是为什么白花了谁也不知道;现在又到口碑营销,但是这个口碑营销跟生产力低下的口碑营销完全不同,现在需要在互联网上增强与用户的联系。
现在我们和用户之间,要变成“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零距离下的虚实结合”。也就是说:海尔创新的商业模式是“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
虚网就是互联网,在互联网上了解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上不是卖货,是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相对过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过去的创品牌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现在最流行的是轻公司,没有那么多资产,但可以创造一个品牌。最经典的就是亚马逊公司,销量大,却无库存。互联网会帮助企业实现很多飞跃,这有点像《红楼梦》里薛宝钗说的一句话,“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实网,海尔主要有三个:物流网,营销网,服务网。我觉得这是企业很重要的竞争力。中国一共有2800个县,有35000个乡,有64万个村,如果进入每一个村的话,这需要多大的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竞争力。美国的GE已经把在中国的销售全部通过海尔网络来做了。索尼也把它的一部分产品交给海尔来销售。
农村有很多的需求,举个小例子,我们的产品到农村很受欢迎,都有防鼠板,防止老鼠把电线咬断。我们售后服务人员发现之前的防鼠板不管用,因为原来农村房屋门都是敞开的,大老鼠随便进出。现在农村住房改善了,门窗都严密了,大老鼠进不去了,老鼠发生了变异,只有四公分,以前的防鼠板防不住老鼠了,于是我们马上采取措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所以说,实网就是一条:扣紧用户需求,不断创造用户需求。
三、海尔将抓住物联网时代的新机遇
有一种说法,计算模式的改变和摩尔定律是一样的,每15年改变一次。1965年的时候是大型计算器时代;过了十五年,是个人计算机时代;又过了十五年,是互联网时代;又过了十五年,是物联网的时代。现在马上开始的就是物联网的时代,企业必须要抓住机遇。
所谓的物联网,就是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使得物体和物体之间能够识别。比方说冰箱和冰箱里的产品能够对话,洗衣机和被洗的衣服可以对话,冰箱和洗衣机之间又可以对话。然后更重要的是物联网跟互联网之间的对话。这些整合起来就能和人之间能够对话,也就是说能够根据人的意志来为我服务。
我觉得物联网时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念的改变。德鲁克说过:观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事实的本身,但是会改变人们对事实的认识。比如说时间,不管观念怎么改变都是一天24小时,但是如果观念改变成“时间就是金钱”,那这个时间就不一样了。
我认为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挑战。所有的成功都是昨天的。所以对明天来讲没有成功只有挑战,我们的信念就是永远的要自以为非,而不是自以为是。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持续创新。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ERP不成功,其实也是观念的问题:有人以为一个很差企业通过做ERP就可以改变,恰恰相反,如果你自己不进行流程再造,ERP再怎么做也不行。《圣经》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流程再造也是一样的,ERP是新的,但如果有的组织结构是旧皮袋,那就是油水分离。其实应该水乳交融。
《周易》的倒数第二卦是“既济”,是成功;但最后一卦是“未济”,就是未成功。意味着要永远去追求,去迎接新挑战。我们现在是不成功的,我们永远为了成功在不断的努力。
谢谢!
(201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