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浩: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
我在海尔平台上创业·第五期

【提要】以前,邹浩和众多白领一样,心中怀揣着一个成为光鲜的职业经理人的梦想;但是加入海尔后,邹浩却放弃了这个梦想,成为了一个创业者。邹浩说,是海尔开放的平台点燃了他那份创业的激情。
“水盒子”是1169的样板小微,从7月份第一代上市到现在,“水盒子”时不时便会“传”来新进展:“水盒子”变小了,“水盒子”和净水机合二为一了,“水盒子”要发展成智能开水壶了……
这些,不是“传说”,是真的。水盒子小微主邹浩说,在和用户交互的过程中,目前水盒子已经有了大致几个方向:“水盒子”自身的迭代,水盒子与净水机的结合,水盒子朝着智能以及环境监测等方向发展,而且这些还仅是现在交互出来的,未来还将会有哪些新方向还有待继续交互。
▌“拿出40多万投入小微,水盒子是我自己的事业”
一个小小的“水盒子”为何会有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邹浩说是“被逼无奈”,被谁“逼”的?被市场、被用户,更重要的是邹浩自己“逼”的自己,因为“水盒子”是邹浩自己的事业。
现在,邹浩正在注册一个名为“浩海科技”的公司,这个公司便是“水盒子”小微的实体公司。除了是浩海科技公司的总经理外,邹浩在这家公司里是有股份的,邹浩自己拿出了40多万投进了新公司。
邹浩的目标是3年要实现能够让海尔回购自己的这个公司。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邹浩要在这三年之内创造千万级用户资源,这也便是为什么邹浩现在铆足了劲在交互用户,不断推进新解决方案的力量源泉。
▌“平台开放,小微的人我可以自己选”
从决定投钱的那一刻,邹浩心里就做好了一系列的创业准备:三年青春,长时间不能陪伴家人,甚至还有3年之后可能会失败的后果……既然如此,那邹浩又为什么还愿意投钱来创业呢?邹浩说他其实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做生意做熟不做生,自己从业这么多年一直在净水行业,熟悉这一行,其次,更重要的是,投资投人,他有自主用人权,“海尔这个开放的平台就开放在用什么人我完全可以自己来选”。
邹浩用“水盒子”目前的用户数据以及未来的前景为自己吸引来了两个风投(选风投时邹浩选人不选公司),一个来自英国某知名公司的资源带着200多万加入进来,这个资源加入小微之后负责模块,另外一个交互的专业资源同样带着百万资金加入了进来,这个资源为小微带来了交互资源……
▌“我的小微就4个人,其他的资源全通过市场化来整合”
“水盒子”小微很“小”,就4个人,小微主邹浩负责接口产品研发,一个人负责接口模块,另一个人负责交互……其他的像交易、交付、制造、服务等等环节,全都通过市场化机制来整合。
邹浩觉得一方面是小微没有那么多钱来养这些人,另外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没有必要建那么多体系,透过付费整合资源来做就是了,关系还简单明了。
▌“没了上下级,我只对股东负责”
尽管现在公司还没有最终成立,但是邹浩已经开始尝到了小微独立的甜头。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没有独立之前,在原来的组织中,曲桂楠是邹浩的上级,邹浩要向曲桂楠汇报,但是现在,曲桂楠以股东的身份进入“水盒子”,邹浩是公司的总经理,日常经营自己说了算,邹浩说,“我只对股东负责”。
正在专注创业的邹浩回想一年以前加入海尔时的情景,他说自己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出现如此意想不到的变化:从理想中的职业经理人到了现在的创业者。但是,邹浩喜欢这样的转变。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海尔新媒体)